从0到100万,我的微博新闻稿爆款之路!
1.获取媒体报道渠道
从大银行到工商银行,我的微博新闻稿像邮票一样,搭建了一条以新闻为主的官微新闻线索渠道,这样一条条流入了众多媒体的争相报道,这是传统媒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我曾对新华社、中国日报、人民网、北京晨报、北京青年报等央媒,以及中央级媒体和省市级媒体进行报道。比如,北京日报的新闻稿主要是一篇大块头文章,而《人民网》的新闻稿主要是两篇,一篇是关于创业故事的报道,一篇是关于财务致富的报道。去年的这两篇报道,也有新华社发的新闻稿,但那种消息形同虚设,无人问津,而我认为这也是真正的一个媒体类新闻事件。
从2014年至今,我每年在央视、央视的微博新闻节目中,进行两次独家新闻采写,这是我最大的收获,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次报道,那次报道是2014年3月15日下午,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创业故事大奖赛,虽然是旧闻,却带给我很多启示。从2014年1月2日起,央视微博是全天候滚动播出的,并且播出的内容十分丰富,无论是在淘宝网还是微信朋友圈,这次独家报道的频率最高,几乎所有事情,所有经历都是我的亲历者,总共三天左右。
我认为,这次报道从一个自媒体的角度来看,可以说是这个事情中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故事,这也是广大群众最想看到的。但从新闻事件本身来看,也带来了问题,那就是新闻事件的那种“新闻性”在哪里?有“新闻性”吗?我想不知道,反正我不知道这个问题,对于央视而言,我完全可以编造一个故事。
我认为,这样的故事是充满新闻性的,它不但能够引起公众的好奇心,而且能够激发公众对中央电视台的兴趣。此外,这个故事可能在事件发生的当天会很新鲜,而“它”也可以反映出我们对中央电视台的期待。这也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负责人王铁东在2014年7月14日的微博上为央视“问诊”所提出的一个建议。
此外,对于中央电视台的报道,“它”也可以产生新的思路,就是强调地方性。这次央视公开采访的过程中,可以看到在央视播出的新闻,“当时我们作为一个地方性的组织,因为地方性,由于存在较大的矛盾,而从外地走出去,所以选择本地化的节目。”
这实际上是央视2015年要做的一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