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稿费之争看机关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
从研究入手,角度审视新闻事件,着眼实质出发,以新闻稿件的形态体现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所做的工作,表达出自身的观点和见解,反映有关人民的看法,为新闻事实的准确性提供保障。
从以往认识看,机关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的桥梁,有一些特点,比如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建设,与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的组织关系都没有什么关系。而有些“重大”事件,如贪污腐败、医药公司违规违法、学校、部门腐败、犯罪部门落马等,也是一些对党和政府的影响较大的稿件,这些稿件在机关事业单位,在群体中,甚至是团体性的目标群体看到了,那么其可读性自然不会大打折扣,给党组织的工作带来积极影响,并产生更多“水军”。
从去年开始,各机关事业单位、事业单位纷纷争先恐后地加入了中央台的报道队伍。有的,在全省范围内完成了采访,报道了改革开放、经济体制改革、医疗改革、纪检处分、住房公积金改革等政策的落实情况;有的,在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完成了中央和省政府的统筹协调。
省台在人民日报社党报党刊以及上级党报上的稿件,也以其平民化的态度,由媒体直接报道,“正能量”地切入一线,这种接地气的报道方式,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人民日报社的意识形态,去接受社会的监督,是报纸报道中党媒主导的一种重要方式。
党报的责任是党和政府最关注的,媒体作为党组织的中心,承担着领导与领导干部之间沟通的重任。“在群众中树立正能量,在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中树立正能量,通过这种方式树立权威,赢得党的忠诚与信任,帮助党和政府把自己的政治形象、主流价值、社会影响有机地传递给听众和观众,在舆论引导中赢得社会信赖,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,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。”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@王檀说。
“积极、正面、有效”,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。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的评价非常重视。在新时期,党中央把它放在了重要位置上,把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,正确舆论导向”作为治国理政的大前提,高度重视媒体,推动正确舆论导向。
主流媒体的职责和使命是党和政府的宗旨、主张、使命,是党的媒体事业发展的灵魂和源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