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改稿,手机发稿:随时随地高效工作
近年来,不少网民表示,在大数据时代的环境下,手机是很多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如果没有手机,世界将被淹没在碎片化信息的汪洋大海中。为了缓解这一难题,手机随时随地作为生活工具,以高效便利的服务为导向,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,为年轻人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捷的窗口。当人们看到好的内容,与周围朋友分享,便可以直接将其分享到网络上,进行一次广泛的传播。而在最近几年,有关智能手机的照片分享、手机视频分享、新闻资讯类的报道信息,成为了当下网络上的舆论热点。
截至2018年7月30日,我国网民规模达4.87亿,较2018年底增长6.3%,互联网普及率从47.6%提高到9.7%。这些数据表明,网络舆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仍是巨大的,而网络舆论在舆论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不仅为经济发展带来直接效益,而且有利于对社会各阶层及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、价值观念、社会文化和行为模式产生深刻影响。
二、网络舆论的影响因素
1.舆论的种类
经过大量数据研究显示,我国网民群体规模已达2.54亿,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。庞大的网民群体构成了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,同时网民的主要行为模式也是个性化、集体化的,从互联网市场来看,有70%的网络用户是通过获取信息、传播信息、讨论信息的行为。
根据调查结果显示,我国网民群体规模达到5.13亿,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舆论生态网络。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以2019年为起点,我国网民数量将达3.03亿,网民群体以每4人中的9人居。中国网民中25%为80后,其社会结构化媒体结构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。这部分年轻人正处于社会的核心、最主要的人口结构中。
2.舆论的传播模式
从内容角度来看,传统舆论的传播模式,无外乎是传统媒体新闻稿、报纸报道、电视台报道、公众人物访谈、小短剧等,这三种都是基于内容为主导的传播模式。媒体报道是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,具有一定的权威性,如果传统媒体想通过报道塑造自身品牌形象,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满足新闻标题、编辑位置、新闻内容的创新等条件。
从舆论场的形式来看,传统媒体新闻稿就是在新闻媒体网站刊登的,其中有电视广播报纸都属于传统媒体。